按照聚千户企业、创千亿园区的奋斗目标,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聚集了保山最具市场竞争和实力的高、精、尖产业,特别是以硅基为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轻纺为辅助产业聚集发力的园中园机制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为推动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构建起坚实的根基和强力支撑。
在云南,杨善洲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为百姓奉献一生的事迹为人称颂,他的精神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云岭干部群众,为人为官清正廉洁,艰苦朴素。2006年8月,大亮山林场领导因林场出现病虫害,找到李永和教授请教解决办法,无意中提到老场长杨善洲,李永和被杨善洲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奔赴大亮山林场考察,并将国家林业局和学校共同推广的华山松木蠹象综合治理项目点确定在大亮山林场,项目完成后,李永和还时常来大亮山。
2010年杨善洲事迹调研会 杨江勇 摄保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习超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善洲老书记突破了一辈子为人民做好事的大难关。中学生学员参观碑林 杨善洲干部学院 供图如今的大亮山林场比起杨善洲最初创业的情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条件依旧很艰苦,除了要守住清贫寂寞,还得忍受高海拔和潮湿环境的考验。第二任林场场长自洪学是和杨善洲一起踏上大亮山的,并肩战斗了十多年,他从杨善洲的身上学到了很多,杨善洲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以身作则,干什么艰难险重的事他都冲在最前面。为人忠诚老实,为官清正廉洁,退而不休乐于奉献,不愿做大官,只想干实事,原保山地委副巡视员杨继孔这样评价杨善洲再次谈起杨善洲李永和说:老书记没有半点私心,我们深受感染,想为林场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
那年中秋节,有四十多位农民群众自发来到医院,带来了土特产和月饼。2006年8月,大亮山林场领导因林场出现病虫害,找到李永和教授请教解决办法,无意中提到老场长杨善洲,李永和被杨善洲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奔赴大亮山林场考察,并将国家林业局和学校共同推广的华山松木蠹象综合治理项目点确定在大亮山林场,项目完成后,李永和还时常来大亮山。实施好十个先行点:以路网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园为主的休闲空间建设、以生态修复和治理污染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学校医院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为主的文化街区建设、以商业为主的服务设施建设、以社区为主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产业服务中心建设、以体现山水田园城市为主的田园风光建设、以坝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的美丽村庄建设。
近年来,保山经历了以工业和城市加快发展为主要动力催生的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依托青华海国家级湿地公园为水系核心,构筑坝区整体水系,将河塘湖堰打造成高原坝区景观水体。一线两园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和中缅油气管道穿境而过,保山成为全省唯一具有双向开放通道的州市,在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是保山当前最大的热点,获得了全市人民最广泛、最热烈的支持。保山市还将积极推进保山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建设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促成一批新的对缅投资合作项目,推动猴桥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实施企业与缅方签订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并取得投资许可。
保山四季如春,森林覆盖率达65.8%,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美誉。以品牌化、规模化为带动,坚持绿色、生态、有机标准,推进茶叶、精品咖啡、中药材、果品、蔬菜等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保山古称永昌,地处滇西咽喉,历来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枢纽。通畅、开放、包容、温润的保山,正沿着古老的南方丝路,执缰牵马,再起征程,建设开放创新之城。
实现新跨越,路虽艰行则必至。依托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当前,我们就是要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饮水、居住、就医、上学等困难,在确保脱贫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力争2019年将剩余的135个贫困村退出,让5.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现全市脱贫目标。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保山市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未来,一座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将会吸引更多的四海宾朋前来投资兴业、追梦圆梦。第二阶段,到2025年成规模,阡陌有序、田园美丽、河湖清澈、土壤肥沃的山水田园城市初步成形。
今年以来,保山市坚持高质量与高速度发展相统一,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35年,保山中心城市发展到160平方公里、16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获得了政策支持。
2019年,保山市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22%。理好十大关系:大与小的规模关系、远与近的空间关系、实与虚的精华关系、高与低的天际关系、疏与密的布局关系、浓与淡的色彩关系、快与慢的速度关系、上与下的同步关系、生活与生产的先后关系、新与旧的投入关系。建设大城市,事虽难干则必成保山市工信局局长刘志胡表示。为了在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中走在全省前列,保山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着力建设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战略决策,并要求保山走在全省前列。
深入开展旅游革命,全面实施旅游+行动,进一步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板块,推动旅游与医疗、康养、健身、休闲等全方位融合发展。保山古称永昌,地处滇西咽喉,历来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到2035年,保山中心城市发展到160平方公里、16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获得了政策支持。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段绍飞。
近年来,保山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定位,依托森林公园建设,积极修复东山、西山的生态功能。第二阶段,到2025年成规模,阡陌有序、田园美丽、河湖清澈、土壤肥沃的山水田园城市初步成形。
审时度势,保山市提出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推动保山高质量发展,确立到2035年把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一座160平方公里的、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滇西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保山段力争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一线即保山到缅甸曼德勒的交通网络,两园即境内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园中园和境外的保山曼德勒缪达经贸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理好十大关系:大与小的规模关系、远与近的空间关系、实与虚的精华关系、高与低的天际关系、疏与密的布局关系、浓与淡的色彩关系、快与慢的速度关系、上与下的同步关系、生活与生产的先后关系、新与旧的投入关系。
保山市还将积极推进保山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保山密支那经济开发区各项工作,建设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促成一批新的对缅投资合作项目,推动猴桥甘拜地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实施企业与缅方签订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并取得投资许可。两个走在前列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历史悠久、区位独特、文化厚重、资源富集、优美宜居一直是保山给外地游客最直观的印象。
一线两园产业聚集、开放创新平台初步完善。二期8.9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已于2019年5月全面动工。
依托青华海国家级湿地公园为水系核心,构筑坝区整体水系,将河塘湖堰打造成高原坝区景观水体。以品牌化、规模化为带动,坚持绿色、生态、有机标准,推进茶叶、精品咖啡、中药材、果品、蔬菜等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保山中心城区昌宁田园风光保山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图片均为本报通讯员 吴再忠 钊思伟 龚祖金 张国君 摄老外游和顺近年来,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高质量跨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扎实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赵德光坚定地表示。编制完成中心城市遗存遗迹保护规划,全面完成南方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保山段资源普查工作。不仅如此,保山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以51+4910+3等为标志的改革创新优势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保山跨越发展前景可期、面临蝶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山要做成三件事情:即把水电硅产业做成千亿级的大产业,确保绿色食品有3个以上能做成百亿级的大产业,推动腾冲旅游产业进入云南省的第一梯队并做成千亿级的大产业。保山具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空间、历史、文化、文明等基础,保山人民具有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智慧沉淀。
赵德光表示,保山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就是按照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要求,把中心城市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作为最具体的抓手、最有效的途径、最核心的引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使全市从小城带大市向大双心引领转变,形成双心带动、全域共荣、城乡协调的新局面。一线两园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和中缅油气管道穿境而过,保山成为全省唯一具有双向开放通道的州市,在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
保山市聚焦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目标,着力打造水电硅材一体化示范区。同时,完善口岸联检设施,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开展产品通关行活动,做大做强边民互市。